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北京人事职称公共服务平台党组书记、局长徐熙做客“市民对话一把手·提案办理面对面”直播访谈节目,围绕“稳就业、保民生,精准帮扶中小微企业”的主题,与市政协委员赵莉、赵一凡对话,并回答现场观众提问。
关于北京市整体就业局势
目前,本市整体就业局势稳定。截至7月底,新增就业14.1万人,完成全年任务的61%,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5%以内。为企业减免800多亿元的社会保险费用,返还26亿元的失业保险费。
关于推动复工复产的政策支持
政府在疫情防控期间的政策支持总体分为五类。
一是保企业。保企业就是稳就业,采取“减免缓返补”等多种形式,与企业一起共渡难关。
二是扩渠道。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培育壮大新业态新模式促进北京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支持新业态、新模式。
三是提技能。针对疫情带来的工作不饱和问题,通过“以训稳岗”加大培训力度,提升职工技能。
四是促匹配。利用线上招聘,促进有就业需求的劳动者找到合适的岗位,让企业和职工尽快形成点对点对接,提升就业成功率。
五是兜底线。对就业困难群体采取一对一帮扶等方式帮助实现就业。
关于共享用工
共享用工是企业在抗击疫情过程中的一大创新。政府顺势而为,采取边发展、边规范的措施,支持第三方搭建共享用工平台,从有富余劳动力的企业暂时借出员工,安排到人手紧缺的企业上岗,既缓解了企业用工的燃眉之急,又保障了劳动者基本生活。
关于住宿和餐饮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支持
住宿和餐饮行业在本次疫情中受影响较大,政府主要从两个方面给予支持:一是减免社保。针对中小微企业减免社保到年底,一年下来每名员工能够减免近1.4万元。二是以训稳岗。让职工在疫情期间既享受到补贴,又能够参加培训。补贴包括:生活补贴1540元,培训补贴3000元,共4540元。
关于做好技能培训工作
十九届四中全会要求,要健全公共就业服务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促进广大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全面发展。参加培训首先可以提升企业凝聚力,促进管理层与员工层的双向沟通,强化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责任感;第二可以提高管理水平和员工技能,为企业提供新思路、新知识,提高生产效率;第三可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员工经过培训,能力素质得到提高,更有可能受到重用或晋升,实现自我价值,对于企业和员工来说是双赢的。
关于生态涵养区农民工就业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概念已经深入人心,农民,特别是生态涵养区的农村劳动力也是政府重点关注的对象。如门头沟区的爨柏景区,农民的房租收入一年平均在1万到1.5万左右。密云区的古北水镇每年拉动4000至6000人就业。延庆区农民积极参加与冬奥相关的专业工种培训,今年已经培训1.2万人次。平谷区开发生态林管护员、农村管水员、动物防疫员等121类辅助从事社会事务管理工作的用工岗位,目前在岗人员1.7万人,农村劳动力占比近半。
除此之外,针对生态涵养区农民,还有低收入农户劳动力,也有多种方式促进就业,招录他们的企业能享受岗补社补,专门开发了城市公共服务类岗位,还有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等。
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
高校毕业生是宝贵的人力资源,哪个城市拥有年轻大学生多,哪个城市就有活力。政府的扶持政策主要有:一是鼓励灵活就业;二是鼓励中小微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已经出台了相关的岗补、社补政策;三是鼓励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招聘高校毕业生;四是一些原本要先取证的岗位现在可以先上岗再考试,减缓就业压力。
建议高校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先就业后择业,可以选择中小微企业,注重长远待遇,同时灵活就业也是不错的选择。
关于优化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
今年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在全局范围内开展了“局处长走流程”专项活动,查问题、补漏洞、减程序,强调大数据运用,让操作更简洁、更便民。
比如:疫情期间可以签订电子劳动合同,使用电子印章,有效减少人员流动。充分利用大数据,原来社保登记要求63项数据精简到6项;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原来填表过程中需要填写40多项,现在只需要填写3项。通过“局处长走流程”专项活动,推动政策实实在在落地,让市民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成果。